一位家電製造集團的老總說:在當今的智能家電時代,很多事情我們不是想不到,但是我們缺乏互聯網基因,想到但做不到。而一個企業的基因,和人體組織一樣是先天性的,要讓我們具有互聯網基因,除非大換血,把我們這些人全部換掉。可是一方面,我們本能會拒絕被淘汰;另一方面,就算用這樣的方法找到了互聯網基因,這還是我們這家企業嗎,大換血之後這企業還能活下去嗎?

這話說得我無言以對。總以為自己能幫客戶提升業務價值,人家居然把問題說到“基因”這樣基本的層面上,我何德何能,可以讓客戶的企業智慧提升一二?

找了一個圖,才知道基因比我理解的還要基本(詳情見維基百科):

這樣看來,沒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想做互聯網,死路一條啊。就像有人說蘋果有創新基因、人文基因,喬布斯雖然已經仙逝,蘋果還能繼續它的帝國生涯。我後背拔涼拔涼的:我和我的客戶,沒救了。除非,死去,重新脫生。但很不幸,基因還是不能自己選擇。

這還不算完。孫陶然在「創業36條軍規」裡說,“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適合創業”,因為人可以分為俠客型和團隊型兩類,大部分人都是團隊型,其中90%只適合做群眾,只有1%的領袖型、9%的幹部型適合創業,而創業領軍人物必須是領袖型。所以,“創業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物質”,也就是創業基因決定了你適合或者不適合創業。創業需要什麼基因呢?孫陶然說:

  1. 事業心,是否把企業當做命根子來做。
  2. 眼光和境界,要比別人想得多,比別人看得遠,具備一種比別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
  3. 心理素質,能否百折不撓、處變不驚。
  4. 學習能力,能否以學習為生活方式,有無及時復盤的習慣。
  5. 胸懷,舍小我為大家的胸懷也非常重要。

這樣說來,企業不要轉型了,因為你沒有轉型業務所需的基因;一般人也甭創業了,先找個大仙算算自己有沒有創業基因再說。還有這社會啊、這政黨啊,它先天的基因都有問題,還搞個什麼改革呢,要麼死、要麼重生吧。

方舟子談到體育基因時,不痛不癢、老生常談地說了這麼一句:

即使一个人运动方面的基因不错,有运动天赋,那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刻苦的锻炼。反之,一个人的运动天赋不好,后天的努力有时也可以弥补。

這總讓人覺得有點安慰劑的意思,就像“好人卡”一樣,就像說:嗯,你甭著急嘛,先天不足,後天還可以努力。可是像我這樣的天生體育白癡,我再怎麼努力,還比不上別人學都不用學就會的,後天的彌補真的起作用嗎?某哲學說,物質決定意識。體育基因決定了,我天生就是笨蛋。

可是這基因,它到底是個神馬勞什子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