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聊16种基本欲望的剩余5种:反击、浪漫、食欲、运动、安宁。

反击

反击别人的欲望,往往与愤怒和憎恨相伴而生。

反击欲望源于动物遇袭时的自卫本能。例如,鹦鹉是一种反击心很强的动物,它会将对一个人的憎恨扩展到很多人,比如针对所有红头发的人或甚至所有成年人。

除了愤怒和憎恨,人类的反击可以同时激发攻击性和竞争性。

感到受挫、受辱或遭到威胁,都会激起你反击的欲望。当你受到阻碍,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或不能立刻满足你的欲望,你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挫败、愤怒和敌意。

随着反击欲望的增强,你会寻求合理的解释为自己辩护。愤怒往往是感觉受辱后的常见反应。如果有人冒犯你,你的自我认知受到了威胁,你就会产生反击的欲望。

反击欲望也体现在竞争上。如果对手咄咄紧逼,反击欲望就会激发你做出回应。不管是在运动领域、商业活动,还是在家庭关系中,竞争都是一种非暴力的反击方式。

反击欲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攻击性强的儿童,成年后也具有高攻击性;没有暴力倾向的儿童,长大后也没有暴力特征。

所以学者指出:攻击性是一种深层次的、根深蒂固的人格特点,与遗传和生理因素相关,在生命初期就得以显现,经由儿童期所经历的影响而定型。它与性别相关,相当稳定,不受时间和境遇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反击心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并从一代传至下一代。你可以看到,巴尔干半岛上持续的长期不和,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彼此仇恨,他们一心追求复仇,甚至不计代价,这种反击心理所导致的恐怖事件令人震惊。

寻求反击并没有任何特别的理由,只是为了从复仇中感到满足。“炸弹客”西奥多·凯辛斯基,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不断地给大学教授寄炸弹,造成3人死亡、22人受伤。他说:“我的动机只是个人复仇,我不过是将反击欲望变为现实。我希望能向整个科学和官僚政治复仇、向共产分子和威胁自由权利的人复仇。”

可见,复仇就是一种自我奖赏。因此,现代法律将复仇视为正当行为,为人们满足复仇欲望提供了非暴力方法。

有人认为,观看暴力节目会让儿童更有攻击性,这是美国校园枪击案的起源,政府应对暴力节目作出限制。但刚才说过,攻击性和暴力行为的增长是不大可能的。

其实,不仅人类、就连动物也是,既存在天生的反击欲望,也能通过同情心来控制反击欲望。当人们感觉到太多的攻击性、愤怒或竞争性时,大家会用和平行为和善意举动来保持平衡。人们相互争斗,但争斗结束后,又能和好如初。

浪漫

浪漫是对性和美的欲望,源自物种的交配本能。

浪漫欲望受到生理因素(如基因和荷尔蒙)和心理因素(如对美的感知)的共同影响。当人们企图唤起他人的欲望时,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换衣服、化妆、佩戴珠宝首饰等等。求爱仪式也一样,约会、跳舞、买花、送礼物,都是试图唤起对方的欲望。其他常见的方法还有:芬芳诱惑(如喷香水或古龙水)、音乐、艺术和各种身体接触。

对美的欣赏也属于浪漫欲望的一部分,包括对人体美、艺术和音乐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对艺术和音乐的欲望本质上与性有关。但事实上,人对美丽的感知似乎是浑然天成的,人类为何产生美感的根源还不太清楚。

亚里士多德对爱情有过缜密的分析。他说:当他人的外表让我们快乐时,那只是好感;只有当我们对某人的缺席感到痛苦、并渴望对方出现时,那才有了真爱。真爱必须同时具备有吸引力和亲密感,仅有吸引力是完全不够的。

如果统计一下你花在吸引异性上的时间,像调情、约会、献殷勤、结婚、做爱、春梦等等,那将在你的生命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再加上欣赏音乐、观赏艺术品、欣赏美,就更可观了。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人内心中都有一头野兽,那是人们的动物本能,强烈渴望着肆意的性关系。如果这头野兽被释放出来,就会造成混乱和社会关系的毁灭。

文明社会需要人们找到一种可以被接纳的方式去释放性冲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也就是理智地控制情绪的能力。你不能让性欲成为生活的主宰,而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以恰当的方式去满足浪漫欲望。

有的人很少做爱,也不太幻想浪漫关系。他们并不会为了吸引异性而打扮自己。如果女性很少有性欲、从不对性感兴趣、也几乎没有对男性的性幻想,她是不是不正常?除非这种缺乏由某种疾病引起,一般来说她没什么不正常。她缺少浪漫欲望,只说明:她属于性欲望两极之间较低的那种人。正如有人在另一极,极其需要性。

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对基本欲望都会有中等程度的需求,浪漫欲望也不例外。但当人们见识了太多的美、太多的性关系,为了避免生命之火燃尽,他们不得不让自己远离欢愉和美感,将美和感官体验带来的愉悦降到最低,便成为禁欲主义。

食欲

如果将你购买食物、准备餐食和享受美食的时间加起来,你会发现这占据了你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食欲作为一项自我奖赏行为,不仅是生理需求,也具有显著的心理学意义。

很多人不得不终生对抗强烈的食欲。有人说:“每一次呼吸,我都能闻到食物的味道。每一次眨眼,我都能看见食物的样子。我几乎能听见食物的声音。”

有的人却那种没什么食物欲望。他胃口很差,经常忘记吃饭。坐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放松,他根本想不起来吃饭,也不容易觉得饿。他吃什么都无所谓,每天都吃一样的午餐也挺好。他对厨艺从未有过批评或表扬。他从来也记不起自己曾经吃过好东西,也从未有过任何体重问题。

饥饿是一种生理状态,但事实上,心理因素极大地影响着人对饥饿的感受。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顿精心准备的大餐或美味的甜点,你往往都会觉得饿。但如果是大学食堂的那种食物,即使你是一个贪吃的人,也会觉得没什么胃口。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你的饥饿感受,所以你在兴奋、焦虑、无聊或孤单的时候,往往会去找吃的。

超重和正常体重的人,有着不同的进食习惯。月半人对食物更加关注,也往往吃得更快,咬得更大口。许多努力想要控制自己体重的人,往往会发现这是一件难以解决的“终生大事”。所以有人说:

“在人所有的弱点之中,肥胖恐怕是最有悖常理的一项。它的惩罚是那样沉重,它带来的满足感微乎其微,而它的解决方法如此简单,仿佛这是最容易纠正的问题,然而实际上,它却是最顽固的恶习。几乎任何一个肥胖的人都可以减肥,但极少有人能让它永远消失。”

由于节食并不能改变你对食物的欲望,所以只要节食一结束,体重迟早都会卷土重来。据统计,90%的人节食减肥都会失败。你可以减轻体重,但就是无法保持下去。

厌食症和贪食症是食欲欲望的极端表现,往往会出现戏剧化的体重增长或降低,经常会达到危及生命安全的地步。

运动

人生来就会运动。许多人喜欢运动,散步、慢跑,甚至需要体力的工作或家务活。

当人们仅仅为了娱乐而运动,或追求运动的内在乐趣时,运动本身就是终极目标。

对某些人来说,运动非常重要,就像生命的主宰。他们从年轻时就花大量时间的时间锻炼身体、挑战极限。他们参加多种休育运动,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体力锻炼。年岁渐长时,他们仍会注意保持体型,作为粉丝关注体育运动,喜欢教孩子和年轻人锻炼和运动。

运动欲望和竞技能力并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打高尔夫,尽管他们根本不可能在任何联赛中取胜;有的人喜欢游泳,尽管他们并没有参加比赛的竞技能力。你是否享受运动,取决于运动欲望与欲望图谱的关联,取决于你能否享受尽情运动的快乐,而不去考虑自己的竞技能力。

人们的运动欲望差异很大。既有那些以运动为中心的人,也有回避运动、或控制运动节奏的人。比起步行,他们更喜欢开车;他们喜欢呆在家里,尽量不要出门;就算想买东西,他们也不想去商店,不想耗费自己的能量。主动让自己放慢步调的人,则往往会在运动之后给自己安排大量的休息时间。

安宁

安宁是没有外界干扰,或内心没有焦虑、压力和恐惧的一种心理状态,源自逃离危险、寻求安全的生物本能。

安宁欲望的强烈程度,取决于你有多渴求没有压力的生活。有的人与压力刚一交锋就败下阵来,极其渴望拥有安宁的心态或无压力的生活方式。有的人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承受一些压力,安宁欲望较低。

安宁欲望强烈的人,往往会为了减轻压力,而避免改变自己的生活。比如,有的人会换工作或拒绝升职,从而逃避更大的压力。

安宁欲望程度较低的人,则具有较高的耐压性。例如,以特技跳伞和极限赛车为乐的人们更需要刺激,部队战士敢于直面恐惧,而不会转身逃跑。

你可能花很多时间学习如何应对焦虑,以满足安宁欲望。较差的选择是使用镇静药物,较好的选择是用休假来放松和逃避压力山大的工作。

出现惊恐发作的人,往往对安宁有非常强的欲望。这种发作似乎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特殊诱发因素或外在情境。他们有时整天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步。

酒精和毒品与安宁欲望有关。酒精可以削弱身体的应激反应,嗜酒可能是由于努力逃避压力情境造成的的。

难以忍受疼痛的人往往安宁欲望强烈,而比较擅于忍耐疼痛的人则安宁欲望较弱。

安宁欲望与恐惧有关。惧怕的事情越多,安宁欲望就越强;恐惧越少,安宁欲望也就越弱。

有时候,某些人会主动接近充满压力的环境,因为人们对压力的解释各有不同。如果人们认为压力会对健康不利或引发尴尬,他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回避。这类人表现出强烈的安宁欲望,而且有出现焦虑问题的倾向。反之,如果人们觉得压力只是暂时性的干扰,他们的安宁欲望就会较弱。这类人表现得更有勇气,无所畏惧,即使身处高压情境也能保持各项功能良好运作。

总之,安宁欲望的强弱,受到个体对焦虑、压力和疼痛的承受能力的影响,而这种承受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人们对焦虑和压力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有的人焦虑起来就会担心精神症状或心脏病发作,所以他们的安宁欲望很强,需要一种无压力的生活方式。反之,有的人认为压力只是短暂存在的小小阻碍,他们的安宁欲望较弱,对压力和痛苦的承受能力很强。

个体在安宁欲望上的差异,往往是以基因的遗传特征为基础,并受到饮酒、恐惧症以及慢性病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