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经常被教育说: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

比如说:你不要那么悲观嘛,看到了消极方面,也要看到积极方面。

一分为二是一个哲学术语,也是一句中国古话,指事物皆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黄帝内经》说:“一分为二,谓天地也。”《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朱熹说:“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阴阳和合是中国古典的哲学思想,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

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一分为二未必正确。比如:把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是不正确的,还存在着雌雄之间的跨性别群体;把人分为富人和穷人是不正确的,不富不穷的中产人士或许更多。

需要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虽在中国古籍中没有明确提出,但一分为三的观念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在古代“三(叁)”通于“参”,“参”就是“参与”,即第三者参与到矛盾对立之中,进行调和、沟通和转化工作。事实上,《易经》的“阴阳相交”、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守中”、佛家的“中道”以及名家的“鸡三足”、“黄马骊牛三”,都体现了一分为三的观念。

一分为三也是辩证法的重要思想,“正、反、合”就是“一分为三”的观点。“三分法”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不仅要认识到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更要注意到真正对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三者。

在实际生活中,上中下、左中右、前后中、优中差、敌我友、健康与疾病及亚健康等等,说明两端之间存在着各种中间状态,“一分为三”才会更开阔、更准确、更客观。

今天我给你介绍的“三格”思考工具,正是基于一分为三的基本思想。

它听上去仍然很简单:如果说两格工具是两个清单,那三格工具就是三个清单嘛。

或者说,三格就是一分为三的要素清单

三格工具用于思考和分析,可作为细致分析的基础。

比如:你想找一个女朋友,作为一枚理科直男,你想分析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你找女朋友。于是你列了一个清单:

  • 寻找异性伴侣是基础需求

  • 你觉得寂寞,想摆脱孤独处境

  • 家人威逼,迫于环境压力

  • 你的生理属性在作祟

  • 性格相合

  • 长得漂亮

  • 说话好听

  • 聊得来,有共同话题

  • 能互相包容

  • 一见钟情

  • 不会太过重视物质

  • 不会和我吵架,万一吵架不要沉默或出走

  • 老家不是农村的

  • ……

如果你花点时间来思考,像这样列上100项因素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清单没什么用处,帮不到你。

但是如果你一分为三,把它们分为主要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其他因素,你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例如:

  1. 主要因素

    • 长得漂亮

    • 长得漂亮

    • 长得漂亮

  2. 次要因素

    • 聊得来

    • 聊得来

    • 聊得来

  3. 其他因素

    • 是女生

    • 能摆脱寂寞

    • 让父母满意

这个三格清单当然有点开玩笑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分解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其他因素。

举个专业些的例子。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KSF, key success factors)是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战略时常用的方法。通过梳理N多因素,找到5~9个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要素。

KSF的因素来源包括:

  • 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因其特质和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

  • 竞争策略:公司因竞争地位的不同,关键成功因素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因素:企业因环境外在因素的变动影响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

  • 内部因素:特定时期对企业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的内部活动因素。

分析这些因素时,你可以将其“一分为三”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其他因素,然后从主要因素中找到待确定的关键要素。

三格工具还可以用于:

  • 时序分析,将时序路径一分为三为起点、过程、终点。

  • 故事逻辑,将故事情节一分为三为开始、中间、结束。

这方面的应用,后面再作详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