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战士,就该像余华那样!

–《兄弟》(上)读后

余华十年没有新作品了。买过他的随笔集,颇为失望,心疑余华大约江郞才尽了。因此《兄弟》在各书店热炒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看到有些人指责炒作过甚,下部未毕而先热的时候,更加索然。偶然间在新浪读书闲逛,竟一口气把那里连载的部分全读完了。我是不耐烦在网上长读的,可见其吸引力了得。《许三观卖血记》可以让儿子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反复读到烂熟,这番我又被”钓”住,不由得要去买来读读。

于是购得《兄弟》(上),一日(Aug. 22)读毕。

小说是以现实为材料的心灵世界。现实的万物丰富着它,而人是其主角。

一个伟大的作品,必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内涵极其复杂,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内容来。因此有人指责《兄弟》里那些”窥视女人屁股”的情节,只是反射出指责者自己的内心。

我 11 岁的儿子也读完了。问他的感想,答:”我只想推翻 XXX!”他是纯洁的,可是他也读出了一些浅浅的血泪。

我却说不清楚。我流过泪,却不是为书里的情节;有时很可笑,却又笑不出来。

生活太残忍,还是作者?人为食死的时候,固然还有苦难中的兄弟情,也闪烁过父爱的光芒。生活教会一切,却叫人无法明白:善在恶面前,为何总是无力呢?

当潘多拉盒子自由的时候,恶就会飞翔,并在飞翔中迅速膨胀,像所有的病毒一样。无疑地,善根本抵抗不住。它只能消亡,或者化而为恶。

那么善该当如何?它只有呼叫善。善的力量在互助,以善援善。

可是,善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呢?

文字是一个载体,也只是一个载体。内容越丰富、越深刻,表现手段越不重要。

余华比谁不深刻,比谁不雅致?可是他却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字里行间的意境来说话。他从来不指责什么,从来不控诉什么,他只是用铅笔去素描,不需要华丽的色彩,更不用繁琐的点缀,一个鲜活的世界就这样屹立在你的大脑里了。

做战士,就该像余华那样!

未必伟大就得孤芳自赏。过于自恋是一种病态,梵高和尼采都疯掉了。所以即使使命感再强,也首先要保证自己旺盛和健康的生命力。否则世人谁听你的?必须警惕像尼采一样苟延十年无用的残生。所以余华要在战斗中流行,在流行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