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在巨著《安娜・ 卡列尼娜》中,列夫·托尔斯泰摘引圣经作为卷首语。尽管托翁的真意或有争议,它却和开篇第一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一起,成为千古流传的隽永之语。就像《三国演义》的起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百年孤独》的跨越长焦,“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我用这么文艺的开头,是想说:对于某些中国企业来说,互联网焦虑症并非“天灾”(不是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企业未能迎合风口趋势),而是因为“人祸”(本质上不关互联网什么事,一切都是 no zuo no die)。

今天我作为案例的这家企业,我犹豫了很久写它是不是合适。“因为陌生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开”并不一定只是凄美爱情。不过想来想去,写文章的目的无外乎让读者有所启发,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聊的又是互联网焦虑症的话题,宁冒天下之不不韪,不负服务读者之心吧。

让我们称这家企业为D。

一、传奇

D原是一家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浪潮之中,它选择了非资源垄断型领域,事实上很快形成了完全竞争格局。这个行业最繁荣时全国有多达数百家规模以上企业,D在经历很多次生死大战之后,能够发展壮大并具有较强持续竞争力,与其前任掌门M天才般的营销才华分不开。

在计划经济的物资匮乏年代,所有“开门七件事”的基本生存都要凭票供应,遑论D出品的“奢侈品”大件——那不仅是凭票供应,更是“走后门”也搞不到配额的。在那个遥远的灰色岁月,M凭着敏锐的直觉和敢做敢当的勇猛,迅速突破了体制禁锢的藩篱,使一个偏远的三线小城市一夜之间炙手可热,从而使D赢得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黄金时期。

M深知,他领导D所能够生产的,同行业其他公司干得决不会差、而成本还要比D低得多,硬拼是竞争不过对手的。所以他总是选择“智取”,发动出其不意的营销战争。他既善于制造热点话题,又能迅速捕捉市场趋势,因而他往往能够赢得胜利。

价格战是M最热衷的。他像一个瘾君子,饮鸠止渴地热爱着价格战。他不是不明白,价格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策略,但是他深信,短期的营收和利润不重要,扩大市场份额才能开疆拓土,才能夺得“日不落”的霸主地位。

M确实做到了。在巅峰时期,D是行业第一的金字招牌。尽管,后来的故事证明,他不仅深刻地伤害了他的企业,也对行业发展产生了长远的负面影响。

然而他决不止步。他是志在掌控整个行业的野心家。于是,他从明刀明枪的正面火拼,转入不动声色的地下战争,试图通过大量囤积原材料,从上游卡住全行业的咽喉,让全行业都乖乖听命于他。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次,他彻底失败了。D的实力不够强大,不足以掌控行业命运;而最关键的是,时代的风向已然改变,原本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突然变得不重要了。

他搬起一块巨大的石头,既砸坏了D的“脚”,也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看架势你就知道,本文将比较长。今天就写到这里,明天继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