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用户的阈下意识

研究表明,人看到喜欢的东西之后,形成的购买冲动只能持续76秒。所以,如果你不能在76秒钟让用户完成有效的购买,他的冲动就会消失。

这并不残酷:76秒已经很久了。其实,你精心设计的页面,用户根本不去阅读,只是扫一眼;你若是性能差了一点点,用户就会转身而去——你不得不相信“1秒定律”。

不过老话说了,买的没有卖的精,你还是有办法“对付”用户。比如,你可以利用用户的阈下意识。

阈下意识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以视觉为例,你的眼睛就是一个光接收器:出现了光,视神经感受到光的亮度,接收了光信号,然后大脑意识到光线和色彩,你就看见东西了。

在你看见东西的过程中,有两个实际存在、但你却不知道的事实:当亮度逐渐调暗,暗到某一个水平时,你就看不到了(这个临界点就是“阈”),但你的阈下意识可以感受到。另外,当画面变化速度超过每秒24帧时,你就觉得画面是连续的(这就是电影的原理),在两帧之间的空隙你是看不到的,但你的阈下意识是可以感受到的。

有人在电影院做过实验。在6周时间内,在阈下意识的作用下,看过电影的45000位观众让爆米花的销售量增加了58%、可乐的销售量增加了18%。实验方式很简单:每隔五秒钟,在电影中穿插播放一个长度为三毫秒的广告,内容只是“吃爆米花、喝口可乐”几个字,观众肉眼看不到,阈下意识却能感受到。

据说,乐之饼干的表面隐藏着一个SEX的字样,肉眼看不到,但阈下意识可以感受到。这样让乐之饼干更招人喜欢,而且男女通吃。

据说,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戈尔提出一个医疗改革方案,布什就做一个评价该方案的竞选广告,但凡涉及到戈尔方案时,广告中就会偷偷闪烁出“胡说八道”的字样。这个广告在美国的33个州播放了4400次,后来被戈尔团队发现,将之公之于众,最后停播。选民的阈下意识,是否影响了选举的结果?

已有证据证明,针对阈下意识的“隐形广告”会影响人的意识系统,虽不至于直接产生购买行为,但所生成的情绪一旦遇到更明显的刺激,比如闻到爆米花的味道,消费动机就会立刻产生,用户的消费行为也很可能会发生。

 

2
利用用户的冲动基因

假定你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桌上放着500元钱,然后给你两个选项:

  1. 你扔一次硬币,如果扔出来是正面,你就把500元钱拿走,但如果扔出来的是反面,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2. 你不用扔硬币,直接拿走250元钱。

你会选哪个?

实验表明,80%的人会选择放弃扔硬币,安稳地“当个250”。另外两成的人,会选择扔硬币搏一下。

事实上,“250”和“非250”是两种基因不同的人。“250”是正常人,不容易产生冲动,想事情的方式就是稳稳当当赚到250元,再想用50%概率去赚另外250元值不值。“非250”则不这么想,他内心有着抑制不住的冲动,愿意去追求潜在的500块钱,在他看来,50%已经是很大的机会。

研究表明,“非250”是天生有冲动基因的家伙

当你做喜欢的事时,你的身体里面会分泌多巴胺,这玩意就是让你感觉爽的物质,会让你看世界杯时哈哈大笑、吃美味大餐时兴高采烈。当你感到爽时,多巴胺分泌刚好合适,你就会感到充满活力、健康快乐、很有干劲。

但上帝不会让你过于爽。当你体内分泌多巴胺时,同时会分泌一种平衡物质,防止多巴胺分泌过多。不同的人平衡点并不相同,其高低取决于基因的差异。影响这个平衡点水平的基因,叫做“D4基因”大约有20%的人在D4基因上发生突变,而D4基因突变就会改变人分泌平衡物质的机制,也会改变人对于新鲜感的判断,结果就造成,“非250”的冲动水平会大不相同。所以,“D4基因”也称为“新鲜感基因”。

 

3
利用用户的自我感觉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你总能发现那么些人,明明水平很一般,却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你只能摇摇头说,他们自视过高,无知者无畏。

这很有意思: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自我评价过高;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现象,叫做“达克效应”。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基本判断,是每个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基础。同时,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也会影响一个人怎样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能力较低的人,“调用”所掌握的自我信息去评判自己和他人时,因为对自己的真正能力缺乏信息,境界和视野不够,他不容易了解比其能力强的人,看不到别人厉害的地方,所以容易觉得自己很牛,从而产生盲目自信。

相反地,能力强的人,他更容易“知道自己不知道”,他能够看到自己身边高手如云,从而对自己评价偏低。(在这个意义上,女生属于“能力强的人”,她在逛街买衣服时,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和服装更挑剔——因为春熙路实在是美女如云啊。)

达克效应无处不在,其实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比老板更优秀?你甚至觉得,和老板的老板相比,你也不比他差多少?不管你能力高下,你总有相对低能的领域,你在这些领域里反而容易凸现出过分的自信——这也是网上流行喷子和杠精的原因。

同样地,你的用户总觉得,你的产品实在不咋的,换成是他,他能比你做得好太多了。

4
将用户训练成“听话的小狗”

做产品,本质上是开发用户。残酷一点说,开发用户,就要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

你应该致力于将用户训练成“听话的小狗”。“听话的小狗”是你的脑残粉,而1个脑残粉等于10个铁粉,1个铁粉等于10个粉丝,1个粉丝等于10个用户。

怎样得到一只听话的小狗?梁宁教你:首先,你要给小狗准备一个垫子。刚一开始,它什么都不懂,在屋子里随处小便,这时你就要严厉呵斥。很偶然地,小狗做对了动作,尿在了垫子上,你就要立刻奖励、反馈——抚摸它、夸奖它、给它好吃的。然后,重复、重复、不断地重复,最后你就能得到一只在垫子上尿尿的小狗了。

这个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一、确定目标。你告诉小狗,不能随便尿尿,只能尿在垫子上。同样地,你告诉用户他的目标是什么、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观念。

 二、建立恐惧的边界。你需要让小狗知道,如果它没有做被希望的事情,就会被呵斥、惩罚。这时小狗就会建立恐惧,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

三、放入清晰的标的。正确的动作只有一个,就是在垫子上尿尿。

四、给予红利。小狗尿在垫子上就被奖励,听话的孩子就有糖吃。然后,它就逐渐产生路径依赖。

五、不断重复。重复是动作的关键,重复还可以树立榜样。

于是,小狗就会产生正确的行为,尿尿只尿在垫子上,因为不尿在垫子上就会被惩罚。

当你的用户,在你的严格训练下,成为你“听话的小狗”,他岂能不成为你期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