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程度上,语言是不可翻译的。“辩证”本为中文词汇,但在今天,辩证法已经具有“辩证”原本不包含的许多意义。[正如天主教、基督教原本不是中文意义上的宗教,但今天没有人会这样认为,而宗教一词的本义已经被人淡忘。]

辩证法源于希腊语“dialego”,与“对话”词根相同。本源上,辩证法以问答进行,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

所以,辩证法原本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论证方法,通过“正、反、合”三个环节,综合不同意见而达成更高的认知。

辩证思想在中国古来有之。例如:

  •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 《孙子兵法》关于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勇怯、劳逸、动静、迂直、利患、死生的论述。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他补充说: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

在今天中国,辩证法有它指定的所指。它的基本假设是: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派生出来的。
  • 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而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在绝对的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表现形式。

由此,世界存在两大基本特征: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并进一步推论出:规律是事物本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而基本规律有:

  • 对立统一规律;
  • 质量互变规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但对立统一是所有规律的实质和核心。按照中国传统措辞,即“一分为二”是也。

于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对立的概念,就可以用“矛盾分析法”,统合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所谓矛盾分析法,那就是:任何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处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并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抓住主要方面、解决主要方面。总之,要“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全面分析,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无重点、无主次,犯均衡论的错误。

在今天的辩证法看来:

  •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点,不可能只有孤立而绝对的一点;
  • 两点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 两点以及两点中的重点,都不是孤立的、僵化的、或固定不变的,都是会随着内部矛盾的变化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 两点、两点中的重点及其变化发展,都是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主观的、空洞的、任意的或无条件的。

今天的中国人是爱哲学的。每一个受过基本教育的人,都受过辩证法的熏陶。在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活用活用辩证法。并且,每个人都听说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前文链接

  1. 简介辩证法的创始人芝诺
  2. 简介唯物论的创始人德谟克利特
  3. 简介近代唯物论哲学家费尔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