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位朋友叫我去看《冈仁波齐》,我没有去。我事情太多。

一位蜜友甚至帮我安排好日程,叫我去喝咖啡,然后帮我买好票。我本来答应得好好的,结果我没有去。我事情太多。

这个周末,我又事情太多,任务无论如何也完不成。我有点焦虑。我自问:

为什么时间不够用?因为要做的事太多,而每天的时间只有 1440 分。然而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究竟是资源不足、目标超过能力,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然后,我却看了《冈仁波齐》。

2

《冈仁波齐》是一部看上去十分简单的电影,情节几乎一句话就说完了:他们决定去朝圣,就上路了。

朝圣团队全是“歪瓜劣枣”:村民尼玛扎堆想帮助父亲实现朝圣的遗愿;他带着他的叔叔杨培,他母亲过世太早叔叔一生未婚;团队还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11 人、1 年,磕长头走了 2000 公里。

在影片开头,《冈仁波齐》用将近半小时的篇幅,描述藏民的日常生活,垒柴垛、烧火、煮饭、聊天,平淡无奇,甚至没有西藏常见的蓝天白云。

从类型来说,《冈仁波齐》好像是公路片。因为村民一直沿着公路磕长头。但它又不像公路片,它没有传奇、没有高潮,甚至没有情节、没有故事。

真觉得,《冈仁波齐》好像就是一部写实的记录片。

3

有人《冈仁波齐》觉得不好看,说它“用概念化的生与死和汉人印象里的朝圣结合起来,既不具备思辨高度,也缺乏个人情感深度”。有人说它消费藏民的信仰,甚至抨击信仰是愚昧的。有人说它是催眠片。

我本来只打算看一段,却一路径直看下来,把那做不完的事情放在了一边。[嗯,我是在网上看的,我没有“消费信仰”。] 越往后,我越觉得,《冈仁波齐》讲述的,不是朝圣、不是信仰,也不是故事、不是传奇,它就是记录了几个普通的藏民的一段生活,他们那样平凡,就像每天见面的你和我。

他们就是简简单单地上路了。没有任何仪式,甚至没有一串鞭炮。要做一件事,就去做。

生活就是在路上。在路上生儿育女,在路上梳妆打扮,在路上载歌载舞。

当你在路上,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水越来越清澈、草越来越碧绿。谁说路是弯弯曲曲的?那是为了装点山水的美丽。

既然行走在路途,就没有永远的平坦。泥泞是小小的清洗,一条大河横亘在前?既然磕长头,那就趟水磕过去——不要一丝犹豫,只需步调一致。

命运常常开玩笑。当你对着一只小虫子心怀慈悲时,“嘣”的一声,命运撞翻了你的“头”。你在原地纠结吗,你等待命运回心转意吗?当你放弃你最宝贵的资源,用血肉之躯扛起全部的负担时,连天空都会瓦蓝起来。

你会继续做你该做的。你返回原点,一步一步用长头再次覆盖你已然走过的路程。

你走着,你唱着:

我朝山顶一步一步走
雪往大地一点一点下
在雪和我相遇的地方
我念起了我的母亲

我们都有同样的母亲
却有不一样的命运
幸运的人成了喇嘛
我的命运多舛 去了远方

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你甚至并不害怕死亡。你相信,如果磕长头把额头磕肿了,那是你的虔诚与善良,那是你为众生祈求幸福安康。

你可曾害怕丢失自我?不,你从玛尼堆中找到生命,你的肩上扛起了新生命的力量。

当别人建设新生活时,你磕长头祈求他幸福安康;当你遇到四川雅安的朝圣者时,你给他和他的毛驴前进的力量;你遥望圣山而不能企及,你客串工地小工,也要赶走拦路的魔障。

“布达拉宫,我看到了你!”你和你的小伙伴们,牵着你疲惫不堪的“马驹儿”,你遥望着、祈盼着,你欢笑了吗?可是小妹妹,你哭泣了吗?

你不会忘记,你要用长头来丈量虔诚。

冈仁波齐,长磕不起!为什么千里万里,你不辞辛苦?因为神山就在这里。为了这冈仁波齐,你愿意在这里往生,把千千万万长头的福报,统统献给这里。

然后,你又归于宁静,好像这雪山上,从来没有朝圣的足迹。

4

何处是我的“冈仁波齐”?我似乎知道,但又有点不清晰。

我只知道,我就像电影《冈仁波齐》的“歪瓜劣枣”一样,决定出发,我就上路了。

从 2010 年 11 月 23 日离开家,我便一直在路上。我也遇过“洪水”挡道,我水中“磕长头”,雨过天晴;我也有过“头断”“心裂”,我丢弃沉重的负担,轻装前行;我也经历过“生离死别”,我向死而生,存活至今。

——但是我这样说,我其实是太矫情!我只不过是,决定上路,然后在路上。

未来一十八年,我仍将在路上。我还会活着,还会继续寻找我的“冈仁波齐”,等候 2035 年 11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