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家企业数据没有问题,没有任何组织数据治理是一帆风顺的。

我经常说,数据治理就像健身,不可能指望跑步三天、运动四次就能让身体状况得以改善。数据治理其路漫漫,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你多年的“亚健康”,而在于你不肯日复一日地坚持。不经过3~5年的努力,数据治理不可能有所成效。

我有时散布“世纪末日”般的悲观论调:本质上,数据治理是不可为的。对中国企业来说,业务和管理的粗放性造成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进而引起数据质量先天不足、数据价值无从谈起。因此,数据治理就是企业治理,“基因突变”造成的“遗传病”,难治!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数据治理的挑战。更尴尬的是,当企业轰轰烈烈发起数据治理“运动”,尘埃落定之后,目力所及之处无不“一地鸡毛”。

这时候,数据治理就进入了“深水区”:你不能不有所行动,但所有行动却都收效甚微,领导失望、同事质疑,你进退唯谷。

我见过很多身陷“深水区”不能自拔的故事。

1

A企业,数据治理起步不可谓不早,邀请了国际水准的专家,又是“治标”又是“治本”,许多年过去,下级企业还在追讨“我的数据在哪里?”,高层领导还在怀疑“把数算清楚有那么难?”。

2

B企业,数据治理做了3年,领导觉得大见成效。然而在一次会上,业务老总当着CEO逼问数据老总:“我只要58个指标而已,你凭什么半年都拿不出来?”

3

C企业,自己制定了数据标准,又请外面专家完善数据标准,搭建了数据治理平台、开展了专项数据治理,四五年过去了,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4

D企业,组建了数据团队,聘请了业内知名的主数据管理专业公司,购买了主数据管理平台,折腾了三期项目,物料等关键主数据还是问题百出。

5

E企业,领导倡导“智慧企业”,亲自提纲数据资产项目、亲自描绘数据价值蓝图,正在轰轰烈烈之际,领导调走了,项目停顿了。

数据治理为什么这么难?数据治理为什么难以取得成效?

我认为,数据治理之举步维艰,并不在数据治理本身。DAMA(国际数据管理协会)提出的DMBOK,从基本概念到知识领域、从数据战略到组织结构,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完全可以作为企业开展数据治理的“指南针”。有这样的“宝书”在手,即使是“照本宣科”的书呆子也应该有所进步的。

数据治理之难,其实是难在人们的理念和行动。说得严重点,正是这样的人群,才有这样难缠的体制、这么繁杂的系统,以及垃圾般的数据。

我相信,数据治理的基础障碍有以下5个方面。

1

领导不重视。

在今年的时代,你说企业领导不重视数据,似乎对他不公平。我的质问是:“领导你说你重视数据治理,你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吧。你批准多少预算、你设置什么级别和规模的团队,你本人有多少精力放在数据上?”

没错,领导很忙,顾不上数据治理。然而,企业的核心资产你不花时间,请问领导你在忙些什么?说到底,还是领导的理念不到位,认识不到数据的地位和价值。

2

迷信数据标准。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有问题就出台制度、标准和规范,似乎只要文件下发就万事大吉,这几乎是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数据标准是多年来中国企业数据治理的“主菜”,而“甜点”则是各种数据管理制度。

数据标准和制度无疑是重要的,但只要它们未能落地实操,它们就是一纸空文。数据治理不属于数据部门、或“一小撮”数据人,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企业工作,靠弱势部门起草的文件来驱动,效果很难保证。

3

急功近利。

中国企业开展数据治理,与建设信息系统一样存在两大顽疾:总想无所不包,既要战略又要体系,既制定数据标准又强调数据质量,咨询顾问不可少、治理平台必须建,正所谓“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和优先级的结果是没有结果;总想“一步登天”,一夜之间领跑全球、一个项目引领全行业,急于搞“运动”、出“政绩”,可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着急越乱套、也就越见不到成效。

其实谁都知道,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三年三步走、每年有效果才是科学合理的,然而落后久了、吃亏多了,就难免迷信“大跃进”。

4

缺乏人才和技能。

数据人才匮乏是全球性的、全局性的,而受限于机制体制,中国企业内部缺乏数据人才的状况更加严峻:既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又难以培养后继人才。

但矛盾和诡异的是,企业偏又不大相信合作,不愿意用开放的心态弥补能力和资源不足,在项目中更强调知识传递而不是长期共赢,结果是合作两败俱伤、人才和技能继续原地踏步。

5

厂商绑架。

缺乏人才和技能的结果是,企业在数据治理上“没有主见”,“请专家”是显而易见的出路。这些专家往往来自厂商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常常“言不由衷”,对企业实施“知识绑架”、“技能绑架”甚至“道德绑架”。

要想不被厂商绑架,唯有在思路上、在方案中厂商中立。你用了厂商的数据模型,它就很容易掠夺数据标准的话语权。

问题多多、障碍重重,数据治理的真正解决方案在哪里?

我若能告诉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应仙丹”,不要相信我,我就是个大骗子。

我只有几点简单朴素的建议。

  1. 要做总体规划。

    方向错了,越努力错得越远。你需要按照“业务战略=>数据战略=>数据管理战略”的逻辑开展数据治理。你不要以为你很能干,战略规划可以自己写;战略的重要性不在于战略文本,而在于制定过程,你应该聘请咨询专家。

  2. 要追求“速赢”。

    数据治理是“脏活”、“苦活”、“累活”,很难迅速见效,但越不见效,你越容易遭受质疑。所以你更加需要追求“速赢”效果,千万不要贪多嚼不烂,你要在“最痛”的“部位”、容易见效的“症状”上发力,每年夺取一个可以夸耀的“军功章”。

  3. 要让业务主导。

    尽管在概念上数据治理属于业务工作,但数据部门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你要甘于人后,让业务部门主导数据治理,功劳是人家的、过错是自己的,让数据治理见到成效比什么都重要。何况,没有业务在前,你的数据资产价值都是虚妄的。

  4. 要重视政策导向。

    在中国,政策的作用几乎等于“尚方宝剑”。有了监管部门的《数据治理指引》,就连领导也得“怕”你三分。你需要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政策“指挥棒”,把政策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安排中。

  5. 要保持长期开放。

    你不要妄想,你能通过招聘和培训组建自己强大的数据团队,这是不现实的。农民意识要不得,要保持长期开放和合作,只要能获得资源和能力的支持,你不必在意他们是不是你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