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消极情绪固然重要,增加积极情绪则更加有效。由衷的积极情绪,是让你生活蒸蒸日上的的钥匙。如果你积极情绪更多,你就会更快乐、更有创意、更加坚韧,你会不断地成长,每天都变得更好。

本文介绍增加积极情绪的10种方法。

基础:发自内心

发自内心、从内心去感受,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积极情绪的力量。现代人生活的步伐毫不停歇,你不断地关注外界,远离了你的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心好像麻痹了。因此,为了增加积极情绪,你需要让你的心“反麻痹”,让它感受、让它敞开,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而不仅仅是用眼睛、耳朵和思维。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积极情绪即使存在,它也空洞的、虚幻的、甚至是有害的。假装的微笑与愤怒的冷笑一样,预示着内心的崩溃;不真诚的积极情绪完全不是积极情绪,它只是消极情绪的伪装。为了从真正的积极情绪中受益——无论是一个微笑、一次触摸或一个拥抱——你都需要慢下来,并汲取那个姿势所代表的含义,让它成为由衷的。

方法1:发现积极面

要提升积极情绪,一个关键途径就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更加频繁地找到积极的意义。

积极的意义,其实源自思维模式。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天气是部分多云,还是部分晴朗?生活中从来都不是100%糟糕的。所以,发现好的方面、在当前情境中看到积极面,永远是可能的。其实方法很简单:以更积极的方式,重新定义不愉快甚至悲惨的情境。

这当然并不能完全中和你的消极情绪,但是,即使积极情绪未能驱除消极情绪,它仍然释放了积极的动态系统。

例如,在911悲剧之后,积极情绪提供了一条生命线,让一些美国人在抑郁症的恶性循环中恢复过来,变得比以往更加坚强。研究人员发现,在悲伤中能够体味到由衷积极情绪的人恢复得更快:丧偶的人回顾爱人的良好品质,以此培育积极情绪;有的人珍惜健在亲友的关照,感受到积极情绪;一些人努力恢复日常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重新点燃积极情绪……总之,积极情绪让他们的内心看到了希望,为未来制订计划和目标开辟了空间。毫无疑问,拥有计划和目标是帮助人们重新恢复的必备良药。

意义即解释,是你对自己生存状况的诠释。无论你是否承认,你整天都在建构意义。因此,如果你用积极的方式来诠释,你就为积极情绪铺平了道路,进而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

方法2:品味美好

提高积极情绪的另一种策略是,从好事中寻找好的方面,将积极的事物变得更加积极。你可以把它称为锦上添花的积极情绪。

当好事发生在你身上时,你会说什么?当你被好运包围时,你在想什么?每个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怀疑或猜忌:“这好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不可能吧”,“我肯定不会持续太久”;有的人不会多加考虑,美好仿佛悄悄接近他、又迅速消失了。

有些人却能找到品味美好的方法。在好事发生以前,他们可能会告诉自己:“当……的时候就太美妙了。”当好事发生时,他们可能会完全陶醉在其中。好事发生过后,他们可能会在想象中重演它,重温它带带来的美好感觉。像这样品味美好,就能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积极情绪。

品味美好,是一种心智习惯;品味美好的能力,是你可以建构的一种资源。你不仅要学会接受美好,更可以学会去品尝它、深深地欣赏它的每个细节,在愉快事件的前中后期提炼更多的美好。当你有意识地创造、强化和延长对美好的享受、放慢脚步有意识地去关注美好时,你就真的能获得更多美好。

加倍从好运中获得积极情绪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养成与亲友分享好消息的习惯,让他们参与其中、与你一起共享美好。他们或许会怀疑、会沉默、甚至会泼冷水,但他们更可能积极地支持你,真心为你的成功干杯,并鼓励你享用和庆祝你的好运,于是你们的感情更好、关系更亲密,从而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进入了积极情绪的良性循环。

方法3:记录福气

如果你能改变习惯性思维,就可以把不太好的事情、普通的事情重新定义为好事情,让平凡的、沉闷的和普遍的事情迸出令人兴奋的火花。

你可以通过细数自己的福气,来实现这一心理转变。在日常生活中,有无数平平凡凡的东西,却是名副其实值得珍惜的美好。例如,你每天赶公交车上班,经过附近的店铺,从来没有注意到水果摊前的插花。但有一天你发现了,鲜花给你带来喜悦,你在拥挤的地铁中都是满满的喜悦。鲜花生动的颜色和浓郁的香气,让你觉得充满生机,你的步伐加快了,你发现这个每天都路过的平凡店铺值得你感恩,你一天的心情都盛放着,你感受到了幸福。

当你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福气,并记录和统计每一个值得你感激的福气时时,你的积极情绪就会大大提高。“记录福气”的方法非常有效,因为它能让你对于善意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更加敏感,从而启动良性循环。

感恩日志是一种值得采纳的方法:每天写下让你高兴、令你感激5件事情或5种东西,把注意力投入到生活中感到被赐福的细节。这不仅能提高了积极情绪,甚至能改变你的整个人生观。

方法4:增加善意

在人际关系中,善意是很普遍的,普遍到你觉得它只是背景。但如果你识别出和理解到别人的善意,你会觉得由衷的感激,他们的体贴触动了你的心。当你用语言或行动表达你的感激时,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情绪,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你加强了善意,也巩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通过增加你的善意举动,你可以使你的积极情绪大幅提升。研究表明,有意识地增加你的善意,可以有效提升你的积极情绪。你甚至可以建立固定的“善意日”,让你的善举保持新鲜、不落俗套,将善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例如,专门用一天或一个下午来做志愿者工作,无论是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都能够产生很多的积极情绪。

方法5:追随激情

带着激情生活和工作,你能够体验到独一无二的心流体验。[心流状态是指,你进入一种高峰时刻,你全身心投入到高挑战的活动中,你的技能不断增长,你的每一个行为、活动和想法都自然而然地流动着,你沉浸其中,感到无限美好。]

有的人在爱好中进入心流。例如,垂钓者连续几小时坐在岸边、站在海浪里,观察水流和旋窝,似乎希望永远待在那里。他们完全不是为了吃鱼,他们沉浸其中不断地寻找新的挑战。

更多时候,你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心流。比如我,我觉得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设计产品、分析数据、指导年轻人、获得客户认可、与同仁交流工作成果,都是可以令我全神贯注的活动,让我失去了所有的时间感。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你你完全应该从事你热爱、能够提升你日常积极情绪的工作。

方法6:梦想未来

第6种提高积极情绪的简单方法,是更加频繁地梦想你的未来。你需要构想最好的将来,并非常详细地将其形象化。

研究表明,常常进行自省的人在积极情绪上表现更稳定。如果你将每天的目标和动机与你未来梦想相匹配,你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益处。将目标形象化,能够激活与真正的活动一样的脑区,因此形象化一直是获奖运动员的得力工具。形象化在长期项目中格外有效,如接受教育、写作图书、建立人际关系。

方法7:发挥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用而得当,人人都是天才。因此,如果你凭借优势确立了工作中最出彩之处,并将其整合起来,你基本也就奠定了你的独特影响和贡献。了解自己的优势、凭借优势行事,你就能再攀高峰。

心理学确定了24种个性优势,包括好奇、正直,到善良、公正、谦逊、乐观等等,并提出个性优势和美德的综合指数,你可以搜索参考。另一个了解自己优势的简单方法,是咨询比较熟悉你的人,请他们来描述最佳状态时候你。

无论你如何了解自己的优势,你都可以从中提取很多高峰状态的关键信息,然后更加频繁地应用你的优势,从而重塑你的工作或日常生活。研究表明,了解和应用自己优势所产生的积极情绪提升,是明显而持久的。

方法8:联结他人

没有人能孤立地实现全部潜力,你必须与其他人建立信赖关系,每天花更多的时间与亲友待在一起。事实上,良好社会关系之间的纽带十分强大和稳定,可谓积极情绪的的必要条件。

研究表明,与他人在一起是增加积极情绪的可靠方法。即使你不认识、不熟悉身边的人,只要你与他人在一起,就能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

因此,请每天都与联结他人。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即使你只是假装外向,表现得大胆、健谈、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和自信,你也可以从人际交流中吸取更多的积极情绪。你并非必须天生外向或假装外向,你只需要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培养自己的温和性情与同理心,就会从他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你微笑更多、欢笑更多、享受更多的积极情绪,就能建立更深入、更令人满意的联系。

方法9:享受自然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样重要,因此提高你的积极情绪的另一种简单方法就是到外面去。

天气对情绪的影响非常直接。如果你一直生活在阳光明媚的地方,成都会让你发现非常不同的心境。在云南,几乎每天都彩云飘飘,你常常觉得云朵触手可及。好天气确实能改善心情。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户外时间非常有限,与天气的直接接触几乎完全隔绝了,所以似乎天气对情绪的影响不大。但实验表明,在好天气里只要在户外待20分钟以上,就能表现出积极情绪的增长,并具有更广阔和开放的思维,事实上是让你更聪明。

当你沉浸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你,让你的注意力不断扩展和丰富,从而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并让你在大自然中具有疗愈和恢复能力。

方法10:开放内心

积极情绪会自然而然地打开你的思维,它和开放性相辅相成、相互触发并彼此强化。这种双向联系意味着,为了提高积极情绪,你应该保持开放性。保持开放,积极情绪就会随之而来。

保持开放并非易事,对中国人尤其如此。你需要一些方法来突破思维局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能越来越固执,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非常“爱惜”,但你必须时时意识到,你很可能并不正确、甚至完全错误。另外,通过冥想静候来提升觉知力,也是突破自我、提升开放性的方法,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小结

关于积极情绪的这部分内容,属于积极心理学。为了不致又臭又长,我采用了较小的篇幅。如果你对积极心理学有兴趣,可以找些资料来学习,也可以后台留言给我。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年轻的领域,但它不是鸡汤或成功学,它像所有科学一样带有质疑的禀性,基于数据寻找证据,而不是凭借“高人”的顿悟或纯粹的奇思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