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节日快乐哈。

但是话说,这几天你在哪里给祖国“添堵”呢。网上有各种版本的堵车、堵人照片和视频,比如出行酱紫:

而景点游玩酱紫:

我呢也在北京,但是我没敢去天安门给老毛“添堵”,我猫在家里研究怎样才能不堵。

前天我不是写了篇《用大数据解决交通拥堵》嘛,有朋友就说,中国人多车多,什么方法也没用。我不信。你看北京交管部门也会玩数据,也会预警说:表走京藏高速、京开高速、京承高速、京港澳高速,这四条高速路是假日堵车的“钉子户”。

实际上,只要政府部门真正建立服务意识,把纳税人真正当作主人,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百姓买个车,首先政府可能不让买;好容易摇到号了,又有各种费税一大堆,包括购车费、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保险费、上牌费、燃油费、燃油税、停车费、路桥费、维修保养费等,其中:燃油税、停车费、路桥费是最大的开销,也是养车人心中最大的痛。

倘若政府真是有心解决交通问题,首先就要站在纳税人立场,切实考虑纳税人的根本需求,而不是死抱着计划经济之“残”、坚守部门利益之“缺”。

纳税人的需求是什么呢?一、想买车就买车,想出行就出行,别限制我的人权。二、各种税费,能不收就别收、能少收就少收、最好不要收。三、油价随行就市,维修保养别黑幕太多。

为什么如今节假日出行堵车那么严重?道理无比简单:因为政府“良心发现”,节假日高速不收费了。假若政府从此高速永远不收费了,高速一定不会有机会变成免费停车场。

用大数据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无非几个加减法:

-:放弃愚蠢的拍脑袋限制车辆购置的作法;
-:砍掉各种收费关卡,包括高速收费、停车收费等等;
-:停止收取燃油税、车船使用税

+:强化“天网”,确保视频监控的网格密度无死角、确保软件处理能力达到大数据要求;
+:分级分类分时段管理道路收费,确保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确保收费自动、实时且安全进行;
+: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确保“软件定义交通”、“数据管理一切”,并与路况、养路、天气、大型活动等各类信息互联互通。

我测算了一下,仅砍掉高速收费关卡一项,就能减少高速拥堵10%以上。首都机场高速时常堵车,砍掉收费关卡能够减缓的比例更高。

……不细说了!假若哪座城市的首席交通官真心想解决拥堵问题,我再告诉他详细方案。今天本来是前篇文章意犹未尽,没想啰嗦这么久的。今天的主题是大数据预防犯罪和不正当行为。

在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发生后,公安、交通和安全部门对大数据反恐和预防犯罪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我当时对合作伙伴讲,如果公安局自身首先打破壁垒,整合内部相关信息系统,而不是十几个系统相互割裂,然后再整合交通数据和网上的一些数据(如社交系统数据),做一个重点人群异动监控和预防犯罪的大数据系统,并没有什么难的。比如,你知道某少数民族聚居地有重点防范对象若干,你能通过交通数据知道他的动向,通过社交数据掌握他的言行,则在他行动之前你就轻松能够防患于未然嘛。

可惜,难的不是大数据,难的是那个“如果”,也就是打破内部壁垒的“小数据”。而在国外,利用大数据防范犯罪于未然,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

2012年5月,北约峰会在芝加哥召开,约有来自50个国家的7000名政要参加此次峰会。由于此次峰会计划针对北约军队撤离阿富汗问题签署协议,预计将引发大规模反战游行示威和网络攻击等活动。因此,如何保障市民案例,就成为警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峰会期间,芝加哥警方密切监视社交媒体上的状态和留言,当消极的状态和留言集中发布于某个人流密集的场所时,就可以推断该地区将要发生游行示威或犯罪。只要将这些状态和留言发送地标注在地图上,并在其周边加强警备,就可以防范骚乱于未然了。

在该系统的帮助下,示威游行得以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进行,逮捕人数也成功控制在10人以内。

类似地,田纳西州警方通过分析以往的犯罪数据,得出了“汽车盗窃案在雨夜会有所增加”等一系列犯罪倾向,从而改变了以往依照直觉进行人员配置和巡逻的惯例,还实行了一套新的道路交通法,使暴力犯罪量减少了15%、重大犯罪量减少了30%以上。

商业机构也可以用大数据防止不正当行为。例如,信用卡公司用大数据检测和预防使用卡的不正当使用。

北美某信用卡公司,多年来一直努力检测信用卡的不正当使用行为,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此也就很难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是因为,如果想查出与常规正当使用行为不同的行为(即不正当使用行为),就必须分析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建模。然而,当花费一至数周好不容易完成分析建模时,该模型通常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采用Hadoop技术后,该公司的分析建模时间大大缩短,从过去7年内每天1亿笔交易数据中,提取1份个体数据并建模的时间,仅需13分钟。因此,当发现用户的操作与过去的建模有明显不同时,系统可以在该操作执行前发出警报,从而避免了由不正当使用行为造成的损失,多达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