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很了解强迫症,你身边的亲友总有一两个或轻或重的强迫症。比如,“处女座太强迫症了,能把每个人都搞疯。”

强迫症有两大构成要素: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

1 强迫性思维

身为中国人,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脑海中翻来覆去萦绕着某一首歌曲的旋律,尽管你并不喜欢它。这就是洗脑教育带给你的强迫性思维。

一旦被确诊为强迫症,你就会遭受这种反反复复、挥之不去、强韧无比而又无处不在的强迫性思维的侵扰。虽然你极力抵抗,可是拿它毫无办法,它十分可怕、充满威胁。

强迫性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拒斥”(指无法达到自我的和谐统一),它们毫无意义、违背个体意愿、得不到自我的接纳与认可。例如:

  • “我刚才是不是把找回的零钱给吞下去了?”

  • “之前跟在我后面的那辆白车不见了,是不是被我搞出事了?我是不是应该掉头回去找找看,他们会出事吗?”

  • “我会用这把刀伤害我的家人。”

  • “我不能坐在车座上,不然就会弄脏座位,把病菌传给家人。”

  • “我锁门了吗?”(此前已确认19次)

强迫性思维有数不清的变体,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担心细菌污染;担心施害于人;基于恐惧的反复检查;担心感染疾病。所有这些都是患者无法控制的、违背其自身意志的、让患者极为担心和恐惧的、带来巨大能量耗竭的。

强迫症的痛苦非常剧烈,还常常伴随着抑郁,沮丧感、挫败感和无助感更是日日相伴。服用药物可以让强迫性思维和抑郁症状有所缓解(抗抑郁和镇静类药物效果良好),但有很多人宁愿沉溺于酒精甚至违禁药品中寻求解脱。

最能“安慰”强迫性思维的常见办法是:创建某种强迫性仪式,暂时平息焦虑。这就是一整套重复的行为模式。

2 强迫性行为

李德从小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他父亲十分挑剔,他成绩刚过平均分,整个中学阶段都没什么朋友。在他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所以,在患上强迫症之初,李德不由自主地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肮脏、有缺陷,他每天清晨的强迫性行为仪式,也深深烙上了“自我清洁”的影子。每天早上,他要花两个多小时洗澡、花20分钟刷牙、20分钟梳头,等到穿好衣服准备出门,他差不多要花上4个小时。更要命的是,他还常常一边大哭一边咕哝道:“我还是很脏,还是不够干净!”

强迫症的病灶可能在大脑尾状核,强迫症患者这一脑区的活跃程度似乎比常人要高一些。正常情况下,尾状核会帮助你对知觉到的信息进行常规检测、防止出错,但若它的活性过高,就会不断进行检查。有人认为,强迫性行为就是针对“哪里不对劲儿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反应。因此,从根本上讲,正是尾状核的过度活跃引发了大脑中的强迫性思维,进而导致了强迫性行为。

 

3如何对抗强迫症

强迫症虽然源于大脑功能的某种失调,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心理治疗,前文中提到的“暴露与反应阻断技术”是治疗首选。

强迫症虽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但治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暴露与反应阻断技术让你逐渐地、系统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丢弃原有的强迫行为仪式。

也就是说,必须让强迫症患者直接面对自己所恐惧、焦虑的事件本身,而不是诉诸能带来短暂安慰和解脱的强迫仪式。这意味着,锁门后不能再去检查门锁,只允许洗一次手,离开房间之前不能轻拍椅子,在高速公路上不允许掉头去检查那辆消失不见的白车等等。

37岁的张新聪明机敏、事业有成,却是邻居眼中的“疯子”。他每天早上锁上房门、走向汽车时,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担心,非常害怕小偷闯进自己家里,偷走他那用血汗钱换来的家当。事实上,这已经变成他每次离家时必定萦绕于心头的强迫性想法,从家门到汽车的短短路程,数不清的灾难性想法占据了他的大脑,他担心大门没有锁好。

于是他走回去,结果发现门锁着,这才松一口气。一般人恍惚觉得没有锁门回头确认一下也很正常,确认之后就安心上班了。但作为强迫症患者,张新却不是这样,他早已发展出一整套一般人无法接受的行为仪式,因此他重复强迫性想法,在坐进车里点火离去之前,他会一直疑神疑鬼、心思不宁,除非他再次回到门前重新确认!第二次确认也就是不到1分钟的事儿,但对张新来说,这远远不是结束,还有第三次确认……张新每天都得确认19~26次,才能真正放下心来。每天出门前,他都得花上半小时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确认,这让可怜的张新还没有开始上班就已经筋疲力尽。

每天都要耗时耗力卷入到荒诞的强迫性行为之中,张新并非不知道不理智。仪式化的来回确认一点儿都不好玩儿,出门前的半小时是张新自我折磨、与自己开战的半小时。他无法在第3次或第7次确认之后就主动停下来,就像酒鬼不可能在喝醉一两次之后自动放弃喝酒一样。如果还没有完成足够的确认,他即使已经坐进了车里,却不敢发动,只能再回去确认!

不断重复的行为有它的益处。每一次做出上班的决定时,张新心里都无比焦虑,反复的确认行为短暂地、一点一点地缓解了他的焦虑。

为什么重复26次,而不是2次、9次或17次?为什么前文中的李德洗澡非要洗两个小时,而不是12分钟或37分钟?在这里,次数本身不是关键——除非数字就是强迫意念之所在,如某事必须要做四次,以确保不祥不会降临在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重复性行为之所以会起作用,是因为通过漫长的重复过程,患者的焦虑慢慢被消解、精力慢慢被耗尽。换句话说,由于无休止的折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维持那么高的焦虑水平已经非常困难了。

也就是说,张新经过半小时的折腾,焦虑大大减少,因为他已经累得折腾不起了。然而他自己并并不这样理解,他觉得自己终于战胜了焦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如此一来,半小时折腾自然会被视作“成功”的必备要素,两者之间的关联迅速建立,于是强迫行为仪式就保存下来,第二天早上当焦虑再次袭来,这一“有效”的办法马上就会被投入使用。

张新如何战胜强迫行为?其实并不难:

  1. 从可以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的“底线”数字开始。比如20到25号,每天平均22次,逐日进行记录。

  2. 进行自我对话练习:你间隔多久会被偷盗一次?入室盗窃的发生概率是多少?[张新其实从未被盗过,但他却把自己家从未被盗与强迫行为联系起来,他觉得反复检查的行为不仅缓解了焦虑,更是粉碎小偷作案的重要保障。]

  3. 进行日志记录。张新需要强调:他重复检查的行为与盗窃发生与否毫无关系。只要他反复运用这样的思维,“早间折腾”的重复次数就能显著下降,并且从认知上已经掌握理解自己行为、挑战自己错误的的有效方法。通过5周的反复练习,张新的重复次数变成了5次。

  4. 采用反应阻断和正强化技术。锁门时,大声说:“我现在在锁门,锁好了!”然后全速跑向汽车,拉开门、发动车,来不及多想就快速开走。

  5. 采用特殊奖励策略。张新是资深球迷,做梦都想去现场看球。张新只要在两周内一次也不重复检查,妻子她给他买一张票。

多管齐下之后,张新的强迫症痊愈了,再也不重复检查是否锁门了。

3强迫症自我练习

紧紧牢记:

  1. 强迫性思维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2. 强迫性行为是你为了减轻由强迫性思维引发的焦虑而不由自主采取的重复或顺从性行为,但它所起的焦虑缓解只是暂时的。

  3. 治疗强迫症的最有效方法是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

  4. 既然你能通过学习建立起强迫性行为与焦虑减轻之间的联结,你自然也能通过学习让这种联结消退,代之以健康、长效的方法。

  5. 在与强迫症作战的过程中,每一次拿起我教你的工具来应战,你都在为自己铺垫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反复练习:

  1. 强迫症历程:

    1. 列出导致强迫症的诱因。

    2. 你的强迫症思维有哪些?

    3. 你的强迫性思维导致了哪些强迫性行为?

  2. 学以致用:

    1. 之前的哪些强迫性行为能为你带来短暂的解脱?

    2. 选择可能对你战胜强迫症有用的方法。

    3. 你觉得这些方法会在哪些方面帮到你?

  3. 告别强迫症:

    1. 列出能够帮助你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法。

    2. 这些方法给你提供了哪些具体的帮助?

    3. 切记熟能生巧,练得越多就理解越深、使用时就越得心应手。记下每次的使用心得,帮助自己总结经验、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