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

我说过,媒体就是传播信息的介质,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因此,不仅报刊、电视、广播是媒体,网站也是媒体、手机也是媒体。这使得今天的媒体,信息产生者与接受者不再是传统的一对多关系,而成为多对多的复杂网状结构。这也是社交网站被称为社交媒体的原因:人人都可以产生信息,人人又可以消费信息。

DIKW体系的语汇来描述,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有着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特征:

  • 数据极度冗余
  • 信息难以采信
  • 知识广泛滥用
  • 智慧价值难觅

可见,今天的媒体受众,怕的不是没有信息可资利用,恰恰是数据大量冗余,而信息未知是否可信(这就是为什么网上流行各种真假难辨的谣言的原因)。媒体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是帮助它的受众,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获取所需信息。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谁是媒体的受众?媒体如何找到自己的受众?二、怎样挖掘广袤无边的数据海洋,将其过滤重组之后,提供给适当的受众?

你或许说,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嗯,与个性化阅读有一定的关联。不过在进一步描述之前,让我们先思考一下:什么叫做个性化?它是指不同的受众,需求具有彼此相异的不同特征吗?我告诉你,个性化,其实并不是差异化,恰恰相反,个性化,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统一化。

何也?正如我多次说的,绝多数人是等着被人领导的。人们看什么内容,并不是他自己决定要读什么内容,跟着别人走是又省事又安全的快捷方法。在消费信息行为上,人们趋同的特征尤其明显。举个例子:很多年轻人觉得春晚很糟糕,没什么值得看的,但为什么他们还在看呢?因为亲戚朋友在看。

那么用户个性化体现在哪里?它在于,人们消费的产品(在目前讨论的主题里就是信息),生命周期非常非常短。一条微博发出后,超过一小时未被粉丝看到,基本上意味着他们永远也看不到了,因为已经在屏幕的时间线上成为过去时。微信朋友圈有着类似的特征。

但是要我强调的是,个性化或者趋同化,都不是数据化媒体最核心的问题。我昨天说我曾在微信朋友圈里说,神化大数据,你就是笨蛋。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段,我说:否定大数据,你就是白痴。

时间关系,急就而成,条理有点杂乱。明天继续聊。